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瞭望 | 建强养老人才队伍
时间: 2024-12-19
来源:瞭望

81岁的张贵清和老伴住在天津市和平区文化村社区。不久前,家里的热水器突然断电,老两口联系社区为老服务驿站寻求帮助。在社区助老员的沟通协调下,电工师傅很快上门维修,还排查消除了电路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

社区助老员,是我国于2024年7月“上新”的新工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回应老之所需,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老年助浴员等与养老相关的职业和工种持续涌现。

“养老服务行业不仅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更是面向老年群体开展服务的‘三百六十行’。”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会秘书长张薇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协同发力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用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有助于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缺口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

“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却远跟不上市场节奏。”天津市和平区南营门街道鹤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美萍说。

其中,养老护理员最为紧缺。

据测算,当前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600多万人。然而,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各级民政部门共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248万人次,人才缺口较大。

天津市中福康颐养老院负责人华巍告诉记者,在该院一线服务岗位工作的26人中,12人为初中以下学历,14人年龄在50岁以上,工作3年以上的只有6人。

“部分新招录的护理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上岗前需要进行院内培训,但由于对老年人护理工作缺乏基本认识,这部分人中的一大半都会在培训后离职。”张美萍说。

民政部门数据显示,由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较差、工资待遇偏低等原因,养老护理员年流失率达30%以上。

生活照料、基础照护之外,精神慰藉方面的专业人员需求也日益突出。

2024年10月发布的《天津市老年人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天津市老年人抑郁检出率29.7%,低于全国53.02%的平均水平。《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因专业人才配备不足,使用率并不高。

“经营管理型人才也亟需充实。”天津市养老协会会长朱丽茹说,以养老机构负责人为例,他们要直接服务老年人、践行管理服务理念、培养培训护理人员,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总之,作为支撑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人才肩负着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但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当前,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主渠道

2024年10月,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老年学系的师生们出现在2024天津(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公益展区。

在音乐训练仪体验区,同学们带动观展老年人使用简单的音乐设备演奏,锻炼手脑协调能力,体验音乐疗愈;在老年评估服务专区,老师带领接受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认知功能、情绪状况等多维度评估;在养老政策咨询台,师生们针对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热点问题,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政策解读服务。

2024年初,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一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发挥院校培养人才主渠道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高校和职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专业培养规模。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2021年8月,天津理工大学首批68名老年学系本科新生入学,该校因此成为华北地区唯一一家拥有老年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

据了解,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老年学系现有三个人才培养主要方向:健康管理与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工作与老年人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养老与科技赋能。

《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校共开设护理学、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点770余个。2024年9月,我国民政教育领域第一所本科高校——民政职业大学揭牌成立,该校首批设置的职业本科专业就包括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专业。

“本科专业的加入对于完善老年教育学科体系、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满足新发展阶段养老产业布局需求,为千家万户的‘今天’和‘明天’储备量质齐升的复合型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老年学系负责人魏智慧介绍,近年来,老年学专业在校生人数已稳步增长至254人。

新增量

早上8点,欧宝财来到位于天津市静海区的海福祥养老院住院部查房,了解几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并提出诊疗建议。

今年67岁的欧宝财曾是天津市静海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退休后,多家养老机构、社区卫生院找到他希望他继续发挥余热。他最终选择来海福祥养老院担任住院部主任。

“相比基层卫生机构,养老院对专业医护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一名低龄老人,我希望能发挥专业优势为他们做好服务保障。”欧宝财介绍,作为一家医养结合机构,海福祥养老院医疗条件相对不足。2020年入职后,欧宝财发挥管理经验建起住院部,和另外两名医生一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积极吸纳退休的医生、护士到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执业或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是丰富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有效举措。”海福祥养老院院长林志雄说。

不断补充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探索还有更多。

天津于2021年启动“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有3719个志愿组织、7.5万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开展活动1.1万余次,受益老人近35万人次。

“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互助养老服务常态化发展,变‘给我养老’为‘我来养老’,‘代际相扶’‘老老相扶’可为增加养老服务人才资源提供有益补充。”天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赵康建说。

天津还把家庭照料者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范畴。为了化解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困境,从2022年起,天津连续三年将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纳入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为家庭照料者提供翻身、喂饭、换药、营养搭配、防糖控糖、预防肌肉萎缩等免费的护理培训课程。赵康建介绍,仅2024年,当地就面向全市培训了2200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

“国家鼓励跨行业跨领域人才流动。”赵康建说,家政、物业、医疗护理等服务企业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引导相关人才转型从事养老护理相关工作,或者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助餐、助行、康复护理等领域广泛开展人才交流、服务融合,有助于做大复合型人才“蓄水池”。

发力点

在上海和山东,首批养老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养老服务市场的“香饽饽”。

2024年3月,30多家养老机构拿出120余个岗位,面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33名对口专业毕业生“招兵买马”;5月,400多个岗位“争抢”山东女子学院的64名对口专业毕业生……

“评判行业好不好,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年轻人、高学历人才多不多。”朱丽茹高兴地看到,养老专业本科生一毕业就能拿到近万元月薪,“这是个好的开始,会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综合政策支持体系快速建构完善。养老服务新职业“版图”不断扩大,丰富了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内涵,这也意味着我国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上持续迈出新步伐。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在规模、结构、专业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亟需通过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社会支持体系以及职业保障体系提供综合支撑。

有专家表示,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机构、院校之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养老护理机构仍缺乏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教学资质不达标、师资力量较薄弱、课程设置与实际行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影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壮大,也制约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

“想让新职业新工种发挥更大作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张美萍说,社区助老员的职责范围、准入资质有待国家层面尽早制定行业标准予以明确。

目前社会上对养老服务人才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工资福利待遇也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朱耀垠等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措施,多举措打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上升通道,包括优化薪酬待遇保障、健全人才激励褒扬机制等,进一步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和获得感。

利好信号在持续释放。例如,近日,天津市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吸引、培养、用好、留住养老服务人才列出“路线图”。“相信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会规模持续扩大、整体素质稳步提升、稳定性有效增强。”张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