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常见问题

竹笋成关注焦点!医生提醒吃竹笋注意这3点
时间: 2025-05-15
来源:

春笋:大自然馈赠的 “春日限定”

当春雨唤醒沉睡的竹林,破土而出的春笋便成了餐桌上最鲜活的春意。我国作为 “竹子王国”,每年产出全球一半的竹笋,从春日破土的春笋、冬藏地下的冬笋,到夏秋生长的鞭笋,不同时节都有专属的鲜味。菜市场里,带着泥土清香的春笋堆成小山,被主妇们争相装进菜篮。


wechat_2025-05-15_100550_110.png


这道时令菜可不只是味觉享受。咬一口脆嫩的笋肉,丰富的膳食纤维像一把小刷子,温柔清理肠道 “垃圾”,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促进消化。维生素家族在其中 “集结待命”,为免疫力和心血管健康筑起防线;三萜类化合物与类黄酮化身 “健康卫士”,调节血脂血压、对抗身体氧化反应。对于减肥人群,高纤维低热量的春笋更是 “梦中情菜”,其中的植物甾醇还能悄悄助力血脂管理。

美味暗藏 “陷阱”:这些人慎吃!

然而,每年春季医院都会迎来因吃笋就诊的患者 “小高峰”。去年春天,宁波某医院急诊科连续收治十多位因春笋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人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看似健康的春笋,为何会变成 “健康刺客”?

春笋的 “双刃剑” 特性藏在成分里:大量粗纤维像粗糙的砂纸,在胃肠里 “横冲直撞”,消化功能弱的人难以承受;鞣酸与蛋白质相遇,会凝结成不易消化的硬块,堵塞消化道;草酸则像顽皮的 “捣蛋鬼”,刺激胃肠黏膜,还会与钙结合形成结石。更棘手的是,其中的蛋白酶抑制成分,会给蛋白质消化 “使绊子”。

五类人群尤其要对春笋 “敬而远之”:胃肠疾病患者的脆弱肠胃,难以消化春笋的粗纤维;肝硬化患者腹壁曲张的静脉,可能被春笋划伤引发大出血;尿道结石患者摄入后,草酸盐会加剧结石生成;老人和孩子的消化功能较弱,春笋过量食用易引发腹胀腹痛;过敏体质者一旦接触,笋中的草酸可能诱发严重过敏反应。

吃笋避坑指南:这样吃才安心

面对鲜美的春笋,掌握正确吃法才能既享口福又保健康。烹饪前,将笋切成滚刀块,沸水煮 5-6 分钟,就像给春笋 “洗个热水澡”,能有效分解大部分草酸。每餐食用量控制在 200-300 克,避免给肠胃 “超负荷” 工作。搭配食材也有讲究,避开菠菜、海鲜等高钙食物,选择搭配肉类炒制,鲜香又安全。

储存春笋同样有 “学问”:未剥壳的春笋裹上塑料袋,或 “埋” 进湿润的沙子里,能锁住水分保持鲜嫩;剥壳后的春笋,用盐水浸泡或焯水后冷藏,延长保鲜期。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