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成都市金牛区花照壁西顺街54号院的李爷爷家,两名来自四川沐之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进行日常健康监测。该公司服务站站长卿宇介绍,李爷爷本月下单了助浴、康复训练等项目,已开展了两次上门服务,使用“养老消费券”后共计优惠180多元。
7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也是消费券模式首次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之一,成都实施首月效果几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基层实践
扩大宣传+完善代办,让更多老年人享实惠
据了解,该政策是面向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下称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的普惠性措施。补贴通过“民政通”(含小程序、App),以电子消费券形式按自然月发放。
如何让更多的失能老年人享受到该政策?首先要破除政策“知晓难”。以金牛区为例,该区在摸清全区失能老人底数后,联合养老机构、街道关爱援助服务站、社区为老服务站等多方力量,一方面“点对点”上门入户精准宣传,另一方面发动社区网格员力量扩面宣传。
其次要破除消费券“领取难”。《通知》中规定,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代办人包括老年人配偶、子女、其他亲属,村、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等。县级民政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为不便通过线上方式申请的老年人提供线下协助申请服务。例如,金牛区制作了“养老消费券”领取参考流程,重点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家属和养老机构开展培训,完善代办功能。郫都区成立项目专班,组织各乡镇(街道)民生办、评估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开展专项政策解读和操作培训。
了解到,截至9月2日中午12时,成都市共计注册“民政通”15783人,领取消费券8944张、使用6416张,核销金额250余万元。
激活市场
精准刺激有效需求,撬动银发经济产业
温馨的原木风空间、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走进驷马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简洁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目前这里有13位老人入住。
作为该中心运营方,蜀印银龄康养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印林析算了一笔账,以中度失能老人每月4500元的照护费用为例,使用长期入住养老机构消费券,每月可抵扣800元。目前,入住该机构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均已享受政策红利。
成都市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中心养老科负责人李长根谈道,采取“政府补一点、家庭出一点”的消费券模式,能更精准地刺激有效需求,提高目标老年人群的支付能力,激发消费意愿,从而有效激活并做大养老服务市场总盘子。
截至2024年底,成都市共有养老机构464家、社区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2600余处。自项目实施以来,已审核通过养老机构补贴资格认定297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补贴资格186家,未来将动员征集更多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
【政策点击】
5类电子消费券
一种为面额100元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券,仅用于抵扣经评估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所产生的评估费用;另外4种为面额各800元的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和日间托养消费券,以及面额500元的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消费券,这4种消费券每次使用抵扣比例均为40%。
每位老年人在同一月内仅可领取一张消费券,当月获得、当月使用,直至额度全部用完,次月自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