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宁夏民政系统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2025-10-24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10月23日,宁夏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举行。发布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正清介绍,宁夏民政系统坚持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作用,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在政策层面,宁夏颁布《自治区社会救助条例》填补救助立法空白,针对困境儿童,细化24项具体举措,有效维护其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在兜底保障标准方面,5年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长90元、130元,达到690元、510元;人均临时救助标准增长1435元,达到2927元;机构内、社会面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分别增长351元、263元、669元,达到1600元、1200元、12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增长15元、50元,达到115元、130元,人均临时救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均排西北第1。明年计划将机构内、社会面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再分别提高510元、440元,一次性达到全国平均保障水平。

宁夏连续12年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年均保障低保与特困人员43.5 万、实施临时救助10.1万人次,摸排录入流动和留守儿童信息8.7万条,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万人次,未落户流浪乞讨人员安置动态清零,实现救助审核权限下放乡镇、市县乡儿童福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地级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3个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同时,宁夏打造“乐享塞上·颐养宁夏”品牌,老年群体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设施、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分别达90.2%、60.5%、45.2%。建成家庭养老床位9095张,完成1.5万户适老化改造,实现经济困难老人养老服务和护理“两项补贴”发放、国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设施清查、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体系设立“4个全国率先”,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新建居住(小)区养老设施配建率“3个100%”,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均排西北第1。连续3年举办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与黄河流域九省区签订养老服务合作协议,与27个省(市、区)签署旅居养老协议,全区健康养老产业跨上500亿级台阶,规模达512亿元。

社会组织治理上,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分批明确419家全区性社会组织行业监管责任,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500家、撤销119家,社会组织活动不断规范、结构不断优化。投入1.1亿元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8个,全区登记社会组织达4365家,3家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全面修订《自治区慈善条例》,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制保障;全区慈善组织达111家,近3年累计募集慈善款物23.7亿元,受益群众超40万人次,“人人向善”的氛围更加浓厚。完善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制度,5年来累计销售福利彩票77.7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4.5亿元,“随手可为”的善意不断汇聚。

此外,为加强系统自身建设,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5年来,宁夏颁布(修订)2部地方法规、2部政府规章,出台11个重量级政策文件,自治区级地方标准从5年前的50个增加到89个。累计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民政专项资金167.6亿元,有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和“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效办成社会救助、养老机构跨部门综合监管、结婚落户和个人身后四个“一件事”,“宁夏救助通”移动应用小程序作为自治区唯一入选项目,纳入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典型案例。全国率先出台加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方案,以“严于社会面”的管控原则,确保全区214家民政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