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热情试水,BAT等大小巨头的觊觎,再加上资本的关注,家政O2O已然在前几年成为一块创业的热土。然而,纵有资本青睐,纵使表面市场热闹风光,可内里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家政O2O在正当风口之际,又同时需要承受资本寒冬大背景下的凛冽,以及行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1.用户需求个性化,服务难以标准化,服务质量不稳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而言,规模效应及边际成本原理之下,生产同一款产品100个比生产100个不同的产品成本要小。在家政行业,因为每个服务的家庭环境不同,以及不同家庭主人心中的“服务”标准不同,所以需求十分个性化。
对于家政服务提供商来说,在保证服务质量情况下,标准化服务是巨大的工程,因为这不是简单生产一个工具出来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平台方要以各种方式培训家政阿姨来统一标准。
2.刚需但使用频次低
不同于衣食住行等基本性的需求如此高频,如滴滴、美团等APP,一个上班族一个月可能也会用上几次。可家政服务,对于大多家庭来说是以低频的“事件”驱动的。如新年,可能请上家政阿姨清洁一次;孩子出生了,需要请月嫂等。低频的消费意味着,用户获取及维护成本高,用户价值较低,用户价值有待挖掘。
3.“得阿姨得天下”,阿姨难求
传统家政行业,有“得阿姨得天下”的说法。
市场从整体上来看呈现供不应求,供不满求的情况。更准确点说,就是市场上缺少“高服务水平的家政阿姨”,这些阿姨深受市场的欢迎。在传统家政也难找到这些阿姨,而在家政O2O“得阿姨”就相对更难。好的阿姨基本上服务于固定的家庭,对她们来说依赖家政O2O的需求性较小
4.O2O行业通病,容易跳单
O2O一端是在互联网产生连接,而另一端则在线上实际产生接触。这就很难跳脱阿姨直接和消费者私了甩开平台的问题。虽然部分平台采用经纪的模式来规避,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同时消费者在进行二次服务时,也更倾向于跳出平台,直接与阿姨联系,从而导致O2O企业资源的流失。
5.家政服务有风险,用户决策路径较长
住宅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私人化的空间,当选取家政服务时候,大多人倾向是熟人性推荐、关系式推荐,然后进行面试挑选。当这个条件不存在的时候,才会转向寻找中介经纪人,或者家政O2O平台。在现时的家政O2O的评价信息系统难以形成用户决策链,而一些平台上线保险体系及经纪人模式有效,但大大增加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