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越到老年,越发需要别人的照料,越发希望身边有一个陪伴的身影。
子女无暇顾及,怎么办?
保姆做不来,专业护理员又找不到,怎么办?
让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窝在家中,心不忍,怎么办?
这是一个现实难题,许多家庭正在不得不面对。
辽宁省老龄办6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我省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两成多。
老年护工的需求量正在大幅增长,而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不见增多,老年护工资源严重缺乏。
“护老”亟待破题。
引子
半年前,82岁的任峰被确诊为肺部纤维化,只能静养在家。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脱不开身。兄弟姐妹商量着,给父亲找一个护工,专门照顾老爸。找护工的任务交给了任勇。
原以为很容易的事儿,没想到,半年时间过去了,任勇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护工。
同样在给父亲寻找老年护工的李杰,除了担心照顾不好老人外,还有一个不太好说出口的隐忧。由于家里条件不错,李杰对护工的工资不考虑,他就想找个男护工,图个护理方便。可是,几乎找遍了他所在城市的家政公司,也没找到男护工。
“有的嫌工资低,不愿意干。愿意干的又不懂护理常识,我们不放心。”任勇有些无奈。
“我可以支付高工资,但也找不到能干的人。”李杰有些苦恼。
找个老年护工,咋这么难?
辽宁省老年护工的市场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记者进行了调查。
活儿多累人挣得还少
郝大姐不干老年护工了
转行做月嫂
到医院的住院处为老爸寻找老年护工,任勇已经记不清自己去了多少次了。
“也去过家政公司,但是没有专门的老年护工,很多人还不愿意照顾老人。”任勇皱着眉,一脸的无奈。而且,他也有担忧,一些家政公司向他推荐的保姆和护理人员,没有太多的专业护理经验,他怕照顾不好自己的父亲。
他到医院来是碰碰运气,“毕竟医院里的护工专门护理病人,应该有一定的医务常识和护理常识吧。”
记者发现,在众多家政公司里,并没有把老年护工划为一个特殊的工种,而是将它划为保姆类别。
“经常遇到想要雇用老年护工的人。可是,真的没有人愿意上门护理老人啊!”在沈河区一家规模较大的家政公司,负责人对此也感到头疼。
“工资不高,还埋汰(脏),又是个侍候人的活儿,说出去都觉得不好意思。”52岁的郝大姐来自康平农村,刚到沈阳时,她在家政公司接了老年护工的活儿,干了不到半年,便辞掉了。如今,经过培训的她,已经成了一名月嫂。对于现在的工作,她挺满意。
郝大姐说,由于老年护工护理的大都是长年卧床的老年人,需要24小时照顾,不仅要给老人做饭端水,还要负责给老人翻身、把屎把尿,远比照顾孩子辛苦。
如此大的工作量,老年护工的工资却不高。在城市,一名老年护工每个月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在农村养老机构,一名护工的工资仅1000元左右。一名月嫂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后,一个月的工资就可达到七八千元,高的甚至上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沈阳从事老年护工的人员,主要是农村进城务工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中年妇女。由于工资不高,再加上很多人认为这个工作社会地位低,因此尽管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却依然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干。而且,即使有人应聘到家政公司的老年护工岗位,也大多干不长,流动性挺大。
悬殊的工资收入,导致郝大姐一样的老年护工跳槽,当了月嫂。郝大姐说,她不会再去当老年护工了,除非工资比月嫂高出一大块。
水平低导致工资低 低工资导致不培训老年护工担心多一旦老人出意外责任算谁的
任勇想在医院寻觅老年护工,进展却不顺利。
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再根据需求,分配到医院住院处的各科室或相应的患者;还有一种,完全是个人行为,他们长期穿梭在医院内的各个病床前,寻求护理的工作机会。这两类护工与医院都没有雇用关系,这两类护工也不只是专门护理老年患者。
与家政公司的老年护工相比,他们在护理经验和医疗常识上更丰富些。不过,这些护工多数不愿意从事固定的上门护理老人的工作。一名医院的护工透露,一是因为在医院做护工,按日计费,比按月计工资高出很多,而更重要的是,上门护理,一旦老人出现什么意外,容易惹上纠纷。“医院,毕竟有医生和护士,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追究到我们的身上。”
提到护工工资低的事儿,任勇也挺为难。他说,他出的价格比市场价还高了几百元呢。
可是,老年护工的工资为什么比不上月嫂?
记者采访了一些雇用老年护工的家庭、家政公司和老年护工,结果发现,无论是求职者、机构还是客户,都认为老年护工的技术含量不高,也不用像照顾孩子那么精心,再加上大部分护工也不具备护理常识和简单的医疗常识,因此客户不愿意付出高额工资。
因为市场价格不高,又导致求职者没有提升自身护理水平的意愿,家政机构也不愿意拿出资金和时间进行培训,又导致了老年护工的层次和能力较低。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老年护工市场需求旺盛,供给却严重不足。
老年护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缺乏严格的准入和监管制度护工市场谁来规范
最让请护工家庭头疼的,是老年护工这个市场没有规范的准入和监管制度。目前,除了养老机构里的护工之外,其余渠道的老年护工几乎没有监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辽宁省尚没有建立起对老年护工的职业培训体系,也没有进行行业标准认证。
由于老年护工入职没有门槛,因此难以形成梯阶价格,既让从职人员的成长空间很小,同时,一旦发生纠纷,护工和雇主双方都难以维权。
其实,对于养老护理员,我国已经建立了资格认证制度,规定由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培训,并根据考核成绩发放初级、中级、高级证书。
遗憾的是,由于目前社会对此并不了解,再加上大部分家政服务中介机构没有培训资质,因此,市场上大部分从事老年护工的从业人员都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证书,从而影响了老年护工行业的规范发展。
在记者采访的十多家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中,只有沈阳市娘子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总经理姜艳凤表示,他们培训的养老护理员大部分都是初级的,有继续培训意愿的从业者并不多。
专家预测,再过10年,包括辽宁在内,全国老年护工的市场会快速增长。由于公立养老机构要求入住条件严格,私立养老机构的服务价格又较高,居家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护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老年护工的市场规范及迅速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辽宁省老龄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议,成立第三方机构对老年护工进行统一的管理、培训,在老年护工行业形成职业标准,进行统一监管,推动老年护工的产业化发展。
任勇告诉记者,他还在为父亲寻找护工。他的心中一直抱着希望,有一天,父亲可以在晚年享受到最好、最专业的护理服务。
“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毕竟,我们等得起,可父亲却等不起。”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角微微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