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培 > 常见问题

啥时间血液最黏稠?医生:两个时间多喝水,或有助疏通血管
2025-08-15
来源: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血液是身体的“生命之河”,它负责运输氧气、营养和代谢废物。但当血液变得黏稠时,就像河道淤积了泥沙,水流速度减慢,甚至可能引发“堵塞”。医生提醒,一天中有两个时段血液黏稠度较高,抓住这两个时间科学补水,或能帮血管“减负”。

清晨7-9点:血液黏稠的“高峰期”

经过一夜睡眠,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呼吸、排汗等生理活动仍在持续消耗水分。此时若未及时补水,血液中的水分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更容易“堆积”,导致血液黏稠度比日间平均水平高出25%-30%。中医认为,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段,适量饮水能激活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夜间积累的废物。建议晨起后喝一杯约200毫升的温水,水温以50℃左右为宜,既能快速被身体吸收,又不会刺激肠胃。

睡前1小时:夜间代谢的“关键补水”

夜晚是身体修复和代谢的重要时段,但呼吸、排汗等生理活动仍在消耗水分。若睡前未及时补水,夜间血液黏稠度可能悄然上升,增加心脑血管负担。中医建议,睡前1小时左右饮用一杯约100-200毫升的温水,既能缓解夜间轻微脱水,又能避免因饮水过多导致夜尿频繁,影响睡眠质量。

科学饮水,让血管更“通畅”

除了抓住关键时段补水,日常饮水也有讲究。成年人每天需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水温以50℃左右为宜,过冷或过热的水都可能刺激血管,影响血液循环。此外,可在水中加入少许柠檬汁或枸杞,柠檬中的维生素C和枸杞中的多糖成分,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辅助降低血液黏稠度。

血液黏稠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科学补水,还需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才能从根源上维护血管健康。